前言寻牛堂
韩国选民用27年来最高的投票率,却选出了史上最仓促的总统交接。
李在明当选仅数小时便宣布就职,更在4号清晨6点半就攥紧了军队统帅权!正当他高调宣布要“修复中韩关系”时,美国贺电却暗藏刀锋。
中方收到了好消息,美国坐不住了,贺电酸溜溜的。
破纪录的民意浪潮,仓促权力交割
破纪录的投票热情却结出了一个毫无过渡期的总统权力交割。
就在刚刚确认当选的数小时内,李在明直接登顶权力高峰。前任尹锡悦已经化作“白衣”(韩国对卸任总统的常用称呼)匆匆离去,尹锡悦所代表的保守派政权已经提前宣告终结,政府机构里早已人去楼空,连一个可供办理交接仪式的前任官员都找不着了。
这种史无前例的无缝换挡能成功吗?仓促上阵的李在明,其治国政策必然缺乏社会深入论证的时间和程序,面临国会刁难的“内阁组建大考”,被提名内阁成员需国会审议听证。更棘手的是盘踞政府高位的尹锡悦旧部,这些隐形障碍该如何应对?
“闪电战”是有迹可循的,李在明核心班底的组建动作迅猛得超乎寻常。
选举结果正式出炉后,李在明第一件重要动作是携夫人金惠景高调亮相媒体,郑重宣告当选是“人民的伟大抉择”,誓言履责。
这个表态符合程序但略显常规,真正体现其手腕的,是紧随其后的人事调动。
6月4日凌晨,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公布最终结果的当天6点30分,法理上自动获得总统全部权力(包括至关重要的军队统帅权)的李在明,直接行使了这份新鲜出炉的权力。
他随即连发三道关键人事任命:心腹干将、共同民主党最高委员金民锡被提名为新政府首任国务总理寻牛堂。两名同样被倚重的亲信被迅速任命为总统室秘书室长和政策室长。
这绝非普通人事安排。在韩国权力架构中,书室长被誉为政令执行的“神经中枢”;而政策室长则是政策落地的“引擎”。二者高度协同方能保障总统令行禁止。
李在明精准卡位,意图在最短时间打通施政的核心关节。这招“快刀斩乱麻”显示出他清醒认识到仓促就位最大的短板,早期政策执行可能陷入深水区。
一个初次问鼎权力最高点的政治人物为何能如此精准点穴?
玄机很可能藏在文在寅的经历里。2017年文在寅接棒时亦是“无过渡期”上任,当时前任朴槿惠因弹劾停职被收押。
文在寅那一套快速搭建核心班底、稳住权力架构的经验,成为李在明当下参照的实战指南,这是最符合该党传统的权力交接策略。
同时,这也是韩国选举史册翻开的特殊的一页,李在明超过70%甚至逼近80%的投票率,这是自1997年韩国引入总统直选制以来史无前例的纪录。数字背后,是汹涌的民意波涛。
民意是被一场席卷韩国的\"戒严事件\"风暴催生的。这场风波让民众对国家机器可能的强硬路线产生了严重不信任,对未来的不安感推动他们涌向投票箱,他们要选出一个不再重蹈覆辙的总统,这是民众安全感的迫切需求。
同时,韩国政府这次在操作细节上动了脑筋。全境上万投票点密集设立,平均仅7平方公里就有一个站点。这样的密度前所未有,客观上大大降低了民众的投票成本:投个票不再是场远征,就在家门口几步之遥。
中美对弈,新总统将面临首个重大外交抉择
李在明当选带来的外交新气象正让中国舒眉。对北京的“好消息”源自与前任尹锡悦的天壤之别。
尹锡悦任期内外交政策显著倾向美日,将中韩关系拖入几十年来的“冰点”,为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强行站队,其对华关系几乎可以称为“自残式外交”。即便面对国内政治清算时,尹锡悦仍在抹黑中国,其煽动“中国威胁论”的操作反而加速了国内民意坍塌。
李在明则公开承诺奉行实用外交,选前在韩外交协会讲话实录中,他明确表示要“构建更稳定的对华友好关系”。其务实表态至少扫除了尹锡悦制造的重重障碍。
然而这种友好倾向正触碰着美国的警惕神经。
几乎在李在明展开闪电权力布局的同时,美方贺电如期而至。美国国务卿在贺电中言辞常规,但令人瞩目的是美国政府主动“加戏”,在正式通报中刻意强调“反对中国试图干预全球各民主国家内政”的立场。
韩媒立刻嗅出异常味道。《中央日报》指出,白宫这份夹带私货的贺辞实属罕见,显然是针对新总统李在明的警示,意图在第一时间为韩国外交筑起堤坝,防范中韩关系转向过热。
这种复杂信号意味着李在明即将面临一场“外交大考”,首通电话恐怕不得不拨向白宫。
据多方政治分析及韩美关系惯例推测,李在明履职后需最快联系的正是美国总统。
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曾让前任尹锡悦频遭胁迫,韩媒推测这次特朗普很可能会借机敲打新总统,利用韩方在朝鲜安保问题上的依赖感,施压韩国疏离中国。美韩同盟作为韩国的核心国策,不会因政党轮替而动摇根基。
“戒严事件”余悸未消的韩国民众赋予了新政府破纪录的合法性。
这场史无前例的闪电战正是对僵局的强力矫正。李在明如何平衡中韩关系的重建与美韩同盟的压力,这不仅关乎区域权力博弈的方向,更是对韩国外交的大考验。
真正的搏杀,此刻才刚刚开始!
参考资料:李在明宣誓就职,“将总统府迁回青瓦台”2025-06-04 11:38·澎湃新闻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